“老師,家蠶變黑怎么治?”“老師,你還是先講講怎么防治膿病吧!”“老師,我家桑樹根部有“小球球”害的是什么病?”……日前,忻城縣科技局在新圩鄉龍岑村舉辦的特色種養技術培訓班上,村民紛紛提問,課堂十分活躍。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來自華南農學院的王葉元、來賓市農科院羅平等專家一一回答,為養殖戶“把脈、開處方”。
連日來,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到忻城縣開展“送技上門”科技服務活動,讓忻城縣廣大蠶農在家門口就可以享用“國家級”科技大餐。專家服務團創新“農民出題、專家答題”的教學形式,培訓采用講座、點單式問答和案例教學相結合,開展桑樹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桑樹病蟲害預測預報與綠色防控技術及蠶桑生產機械化等技術培訓,讓農民當“記者”采訪出題,專家應訪答題,現場氣氛熱烈,高效地解答了蠶農在蠶桑種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題,極大提高了培訓效率。
忻城縣是全國桑蠶第二大縣,現有桑園25.3萬畝,全縣有27萬余人種桑養蠶。受去年秋季繭價較高的激勵,農戶養蠶積極性高漲。為了促進蠶農增收,今年開春以來,忻城縣發揮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忻城團的作用,統籌協調省內外的蠶桑專家和本縣鄉村蠶桑產業科技特派員,深入全縣各蠶桑種養大鎮、養蠶示范基地、田間地頭等,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示范,圍繞桑樹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及如何保桑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開展調研,同時積極開展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省力養蠶設備、桑園病蟲害綠色防控、低產桑園改良等技術攻關。截至2024年5月9日止,忻城縣開展蠶桑技術指導278人次,開展集中科技服務活動6場,參與群眾250多名,舉辦蠶桑技術培訓班15期,培訓人員705人次,傳幫帶本土人才6人次,進行產業專項調研3次,引進示范蠶桑新品種7個(對)、新技術3項、新設備(產品)3個,開展技術攻關2項,技術指導新型經營主體6家,開展基地建設2個,累計服務覆蓋10個鄉(鎮)、18個行政村(社區)。
據統計,忻城縣第一批蠶繭總產量達2900噸,按今年全區4月以來均價58.15元/公斤、同比增長10.03%計算,全縣第一批鮮繭總收入達1.69億元,同比增長約為1600多萬元,按全年養殖7批蠶預計,2024年全縣蠶桑增收將達1.1億萬元,在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下一步,忻城縣在全縣按需開展巡回培訓和服務,持續為農業生產提供科技助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蓄勢賦能”。(黃雪蘭、黃海芳)
▲蠶桑專家在培訓班上為群眾解答疑問
▲全縣蠶桑資源綜合利用及低產桑園改良現場會
▲科技特派員到桑蠶大戶開展新設備新技術使用轉化調研
▲專家在培訓課上用實物開展案例教學
▲桑園生物綠色防控現場培訓
▲蠶桑專家深入鄉鎮座談對接“把脈問診”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