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農業解決方案部中國區負責人程忠義一行3人到訪河池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就農用無人機應用場景開展專題調研。此次調研聚焦技術創新、安全規范與產業協同,探索河池農業領域低空經濟發展路徑,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
科技賦能農業:從河池實踐看無人機應用新場景
近年來,河池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低空經濟建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河池市科研院所和企業勇于創新,加大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科技研發,依托喀斯特地形造就的獨特的農業應用場景,在農林物資運輸、水果生產、水產養殖和應急救援等行業拓展應用無人機技術。據統計,2024年農用無人機全市作業面積已突破20萬畝次,帶動山區農業綜合效率提升50%以上。河池本土無人機科普與應用企業河池天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率先于2021年將大疆T20農用無人機改造應用于植被修復工程,隨著大疆T系列無人機的升級迭代,企業與時俱進將T100用于桉樹肥料和甘蔗種苗空中吊運,通過加裝智能吊具系統,在喀斯特地貌區實現每小時1-2噸的運輸效能,破解了傳統人力搬運成本高、危險性大的難題。這一案例引發調研組高度關注,工程師李偉分享了其他省份成功案例,現場與團隊探討設備負載優化方案。
安全紅線不容逾越:行業規范建設刻不容緩
“無論技術如何迭代,人員安全永遠是第一準則。”程忠義在座談會上多次強調安全底線。隨著農用無人機吊運需求激增,部分地區出現超范圍運輸、飛手資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特別是在林區作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有些技術問題急需規范。他明確表示,大疆將嚴格執行國家空域管理規定,農用無人機應用必須限定于農、林、牧、漁領域,嚴禁跨界違規使用。這一表態引發與會者強烈共鳴。在河池市無人機服務隊中確實有部分飛手為追求效率,存在超載飛行,也有非農、林、牧、漁物資對象等現象。對此,大疆團隊現場對此情況將及時應對,通過對實時動態監測自動規避風險,從技術層面筑牢安全屏障。
田間地頭的技術課堂:規范與技術并重
當日下午,調研組深入都安縣高嶺鎮金竹村無人機作業現場。在崇山峻嶺之間,一架懸掛建設物料的無人機正沿山脊航線來回飛行、精準投送。程忠義認真觀察作業流程后,立即提醒飛手,“注意無人機載重極限、剩余電量及電池溫度等情況,在山區氣流復雜,建議減少載重作業。”這種“現場教學”模式讓00后女飛手韋珊珊倍感振奮:“原來總覺得操作夠熟練就行,今天才明白每個參數設置背后都有安全邏輯。”
共繪行業未來:聯合制定標準助推低空經濟
此次調研取得實質性成果。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與河池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河池市林業科學院等多方宣布將聯合編制《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山地吊運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初擬重點圍繞載重農用無人機在分級、飛手培訓、農、林、牧、漁具體操作規范及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等幾大模塊建立標準體系。在標準行業了解到,類似規范仍是空白,該規范很具創新性和原創性,有可能將成為廣西地方標準試點,未來有望上升為國家行業標準。程忠義表示,大疆將在技術資源上全力支持標準的制定,與河池科研機構共建無人機吊運規范運行管理體系,共同謀劃影響整個農用無人機吊運行業的“技術+培訓+管理”三擎驅動模式,為低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青山綠水間,當科技真正扎根土地,帶來的不僅是效率變革,更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科技推動農用無人機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詮釋。(藍銳 韋國旺 謝代祖)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